胰腺癌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提前预防小龙虾五月瘟,有效控制病害爆发 [复制链接]

1#
李从悠 http://pf.39.net/bdfyy/bdflx/140308/4350709.html

近几年所有的小龙虾养殖户都经历过五月魔咒,但是到了每年5月份左右,养殖的小龙虾就会出现大规模死亡,个别池塘甚至一周左右出现“空塘”,给养殖户带来严重损失,俗称“五月瘟”。

小龙虾五月瘟病害的发展

全国的小龙虾各种形式的消费热度已经开始突显,小龙虾的养殖热潮逐渐推向一次又一次的新高度,养殖面积迅速增长,养殖密度也在不断加大,投饵量增多,人工养殖技术的参差不齐,水质环境变差,养殖中的多种病害也就日渐突出。小龙虾病*病近十年来爆发流行于湖北、江浙、安徽等主产区域,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

很多情况下,小龙虾的病*是潜伏感染的状态,即使小虾苗期间就能检测到白斑病*病原的虾,养殖过程中注重管理照样能养殖成功,不会使寄主治病或死亡,甚至没有病变迹象。但是在捕捞、运输和温度等环境条件突然产生急剧变化时,使小龙虾产生应激性,爆发性死亡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所以,在日常管理和处理中,一定要保证水环境的稳定性;各类池塘操作,不要过分影响小龙虾的正常活动。

五月瘟爆发原因:

1、水温升高,藻类繁殖快,密度大,水体富营养化,促进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水中藻类夜晚停止光合作用,增氧停止,而浮游动物呼吸作用增强,夜晚耗氧增大,打破溶解氧平衡,引起夜晚明显缺氧现象。

2、较高的水温造成养殖塘口的底部有害物质大量释放,有害细菌、其他微生物和水生动物等的活动量加大,这个时候养殖户塘口最明显的变化,大多由原来清澈的水质变化为低透明度和“池塘水变浑浊,水色发生明显变化”。浑水无藻,溶氧减少。

3、透明度前期很高的塘口,水中自然生长的沉水植物覆盖率高,栽种的伊乐草等植物出现“爆塘”、烂根,持续耗氧;或者水草死亡在水底,腐败,引起底坏、耗氧,使塘口溶氧减少。

4、水温升高,水中氮循环速率加快。氨氮和亚硝酸盐的转化,在有氧环境,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有*)再转化为硝酸盐(无*氮肥)。

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的转化过程就是养殖水体中的氮循环,这个转化过程持续消耗氧气。当氧气长期供应不足,则氮循环受阻,极易产生剧*物质——亚硝酸盐。

5、加上塘口水浅,遇上天气多变,昼夜温差较大,本身就会死虾!

6、密度应激是小龙虾短时间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小龙虾投放不规则,密度过大,前期规格小,捕捞量过小,存塘量超标。包括捕捞时地笼里的小龙虾极易在很短时间内发生死亡都是密度应激造成的。

7、因小龙虾领地属性,相互残害,出现死亡。

五月瘟的具体表现

一般表现为:虾活动减少、摄食减少、虾无力、上草、体内出现积液、头盖壳易剥离、肝胰腺颜色变白,水肿,甲壳溃烂,死亡量迅速上升。

“五月瘟”具体的表现为:发病个体肢体无力、两大螯不能举起、尾扇出现水泡、空肠空胃、肝胰腺变色、肠道充血(蓝色);进笼、缺氧、水质恶化、天气突变等引起应激反应后出现死亡,并且往往从大个体开始死起,逐渐向中等、小个体传播;病程进展迅速,严重时一周左右能将一池虾死空。死虾集中在池塘岸边或水草上的容易被观察到,而死亡在池塘底部或水草丛中的个体不容易被发现,加上小龙虾有互相蚕食的习性,有些养殖户甚至在不知不觉中一塘虾就“消失”了。

五月瘟的预防:

1、加强调水改底

水位逐渐加到坂田60cm以上,给提供小龙虾更大的生活空间。粪肥使用过多或未完全发酵、残饵粪便过多、秸秆腐烂都会导致水质恶化,出现酱油水、老绿水甚至蓝藻水。因此,渔民应减少粪肥使用,10-15天使用“调水解*王+小龙虾净水王,进行解*,“片片氧+小龙虾底必康,改底,预防水体过肥,降解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营造良好的水质、底质环境。

2、加强水草养护

水草茎叶发*、发黑、萎缩,及时使用“旺草护草灵”及“虾稻肥”,促进水草恢复活力,分解有机质,预防水草上脏,保持茎叶干净。

水草过密时应及时拉草,水草生长过快时可以割草。通过割草头或加水的方法,尽量保持水草不出水面。避免出现黑根、烂根,保持水草有活力、不上浮。针对老化、腐烂的水草,及时打捞,以免导致水质发红发黑,尽快恢复水草的正常功能。

3、加强补钙,促进蜕壳生长

小龙虾养殖期间,加强饲喂,10-15天补充一疗程“小龙虾钙中钙”,促进小龙虾顺利蜕壳、加快生长速度。3月初放养的苗种,5月份基本都能达到上市规格,4月中旬前放养的苗种,正常饲喂,也能陆续达到商品规格,捕大留小控制好存塘量便于管理。

4、科学投喂,保肝护肠

进入5月阴雨天增多,水草易腐烂、底质易恶化,在重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