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十堰小伙儿他叫王银,29岁郧阳区叶大乡人王银生活照
5月6日上午
罹患胰腺癌晚期的王银
在病床上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
29岁,人生大好年华
可这也许就是王银的一生……
1
一场小感冒却被命运判了“死刑”
王银常年在广州一家电子厂打工,4月2日,一次偶然的发烧咳嗽,他原本以为只是一场小感冒,医院一检查,却被命运判了“死刑”。
王银:检查出来发现肺部有一个肿瘤,然后就立即住院治疗,还没等确诊,就发现腹痛,进一步检查发现胰腺上也有问题,最后确诊为胰腺癌晚期。
面对这样的诊断结果,王启*和郭本翠夫妇心如刀割,他们怎么也无法相信,儿子王银才29岁,还没成家,怎么会患上这么严重的病。
为方便照顾,夫妇医院治疗。检查的结果不乐观,王银的肺部、胰腺十二指肠上都有肿瘤。医生告诉王启*夫妇,这是胰腺癌晚期,且癌细胞已转移到身体多个器官。
王银:感觉有很多事情没有做,没有开始就这么结束了。原本还规划着能找个女朋友结婚成家,然后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在一起,以后有条件了带父母出去旅旅游,很遗憾这些都还没来得及实现。真的太突然了!
4月18日,王启*夫妇带着王医院。经过系统检查,结果还是一样,医生告诉他们,做手术的意义不大,且手术风险特别高。
4月27号夜间,王银突然十二指肠大出血,被送进ICU抢救。当时的王启*吓坏了,王银吐血、拉血不止,钻心噬骨的疼痛把王银折磨得十分难受。
经过造影止血后,王银的病情暂时稳定,医院,接受保守治疗。
2
捐献遗体“这世界我来过,不想轻如鸿毛”
时日不多之时,王银对生命有了更多理解。
王银:不管什么时候,生命健康永远都要放在第一位。没有健康什么都没有了,要在生活中更豁达一点,有梦想就要早点去完成去实现,不然剩下的就只有遗憾。
据医生介绍,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1%,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胰腺癌早期的确诊率不高,手术死亡率较高,而治愈率很低,堪称医学谜题,这让王银有了捐献遗体的想法。
王银:想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学院,希望能够为医学事业,为那些未能攻克的医学难题做点贡献。王银:我记得上学的时候学过一篇文章讲到,人终将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虽然做不到重于泰山,但是我也不想轻于鸿毛,想让自己最后仅有的一点价值发挥一点余热,对社会做出一点贡献。
作为还未成家的独子,当王银把这个想法告诉父母时,遭到两人一致反对。
“这怎么可以”,听到儿子说出这个想法。王启*夫妇的第一反应是强烈反对,毕竟儿子还活着,没有一个父母能接受孩子离开。
王银一家三口在病床前的合影。
“我这种病治不好,是因为医学还不发达,如果我的身体能为医学发展做一点贡献,也算有价值了”。王银对父母说道。
虽有万般不舍,但在儿子的反复劝说下,王启*夫妇最终决定还是尊重儿子的意愿,与湖北医药学院签订遗体捐献协议。
根据协议,王银过世后,王启*夫妇将根据王银的意愿无偿将遗体捐献给湖北医药学院。
3
大爱无疆很遗憾这样认识你得知王银不幸罹患癌症晚期,并毅然决然做出捐献遗体的决定,广大网友纷纷表示很痛心,遗憾通过这样的方式认识王银。遗体捐献,是生命另外一种方式的延续。我们敬佩王银的勇气,感谢他和家人的大爱无私。湖北医药学院教授姚柏春:王银的遗体捐献到学校以后,被称之为“大体老师”,主要用于解剖学教学。王银的举动是一种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精神,对于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我们向他致敬!
生命脆弱,但也伟大
弥留之际
王银选择将大爱抛洒人间
他的父母
做了最心痛的成全
致敬!
我们祈祷奇迹能发生
也希望每一个人
都要像王银说的那样
好好珍爱健康!
因为健康的生命才是一切
是无限可能!
广电特选
刚刚!十堰女“首富”身份公开!
中到大雨!十堰天气马上要大变!
扩散!11日起,十堰城区这些地方要停电!
太好了!城区百二河上最大一座桥完工啦!长这样!
业务合作:新闻十堰广电全媒体记者/翁红通讯员/郑建超鲍晓宇编辑/萧爽责编/全欣终审/杜树人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