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6
今夜面孔,关键词,告别。和我们告别的人叫王娅,天津一位普通的退休女工。年3月她被诊断出胰腺癌晚期。就在医生告诉她生命还剩下半年时间的时侯,她选择放弃治疗,捐掉所有家产,资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上学。去年12月15日,我们的节目讲过王娅的故事,她乐善好施、笑对死亡的人生态度感染了很多人,大家默默祈祷,这么乐观坚强,大爱无私的人,万一奇迹降临了呢?时间过去了半年,然后几乎又要半年,但不幸的是,这个月16日晚上22点21分,王娅大姐永远离开了我们。20日,王娅的缅怀告别仪式在天津西青区举行,遵照她的遗嘱,她的遗体之后被送到了天津医科大学。20日上午10点50分,在天津医科大学解剖楼前,学生们手执黄色菊花,肃立道路两侧,等待着王娅的到来。这位生前坚持助学助困30年的普通女工,将在解剖台上为祖国的医学教育事业燃尽自己最后一点光辉,而她也获得了她这绚丽一生中最后一张证书,就是她的《遗体捐献证书》。天津医科大学辅导员郭琳:我觉得作为所有的医学生来说,和医科院校的师生来说,对于她这样的行为是深受感动并且是深深感恩于她这种行为的。因为现代医学的开展就是在解剖学的基础之上,所以王娅老师能够把遗体捐献出来,她会成为我们的所有医学生开启医学探索的启蒙老师。年11月,王娅在天津市红十字会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这么做的初衷,就是希望哪怕自己不在了,也能够为学生们多做点事儿。而她做出这样的选择,也并非偶然,捐资助学,帮助寒门学子早已成为了王娅的习惯。王娅告诉记者这几年她捐的东西,都是她的宝贝,都是精神财富,她经常会翻出来看一看。这是我们的记者用镜头在年12月,记录下来的王娅的画面。让王娅一直视为宝贝的就是这厚厚的一沓捐赠证明,其中最早的一张,是在年捐给希望工程的,当时月收入不到块钱的她,一下子就捐了块钱。王娅:拿个铅笔,(希望工程)那个大眼睛,我也是看那个,我给捐的,(我)看重学习、知道知识的重要,你们肯定都是上过大学的,肯定知道上学的重要,它不光丰富你的人生、丰富你的知识,还会改变你的命运。30年来,王娅从上班到退休在家,每月的工资始终都没有超过块钱,可她的捐款却没有停止。年,王娅偶然间,看到了已故清华大学赵家和教授捐赠多万元资助寒门学子念书的故事,她也再次动心,决定资助一名甘肃的孩子,从高一读到了高三。可就在这期间,年的3月,她却被确诊患上了胰腺癌,就在医生告诉她如果放弃治疗就只有半年生命的时侯,她选择了坦然面对死亡,捐掉了自己的所有家产,把她唯一一处70多平米的房产也在生前捐给了捐资助学的基金会。王娅:我要能真的亲眼看到,最后真的捐成功了,我真的心里就算放下了,结果最后终于办成功了,开玩笑就是说,我住在别人的房子里了。我说的就是我住在别人的房子里了。就在王娅离开这个世界的半个月前,捐资助学基金医院病房再次看望王娅,而此时的她,提及最多的、最惦念的,还是大山里的孩子们。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理事长陈章武:她希望能够看到白云能够考上大学,(关心的)还是孩子,希望他们能够真正地走出大山,能够成才。在看望王娅的过程中,陈章武还给王娅带了份新年礼物,是一张陈章武之前颁发给她捐赠证书的合影,再次看到自己帮助孩子们的心愿在一点一点完成,病榻上的王娅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陈章武:她拿了这张照片非常高兴,求仁得仁。(王娅认为)我想做的事情,我都做了,实现了,那我也了无遗憾。我觉得她真的做到了这一点。去年12月,记者见王娅的时候,她身体虚弱,很难进食,体重只有70斤。可王娅人很精神,养花养猫,放声歌唱。而且她依旧很乐观,担心自己太瘦、形象不好,接受我们采访前,她还要化妆。跟记者对话,时不时还调侃一下自己、开个玩笑。在她身上看不到癌症晚期患者的样子。也许对王娅大姐来说,癌症没什么可怕的,死亡也是,就因为她想做的事,她一直都在做,并且都做成了。没有忧虑、没有遗憾、也没有悔恨,应该就剩下开心了吧。很多人被王娅大姐感动的原因是,她如此普通,只是一位退休女工,可是她面对生活的态度和选择,却那么地不平凡。司仪:三十载,她痴心捐献无怨无悔,放弃治疗,奉献她的所有,她的捐赠无以复加。她悄然离去,令人惋惜落泪。2月20日,“王娅缅怀告别仪式”,在天津西青区举行,王娅的家属、同事和一些被王娅故事感动、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都来到了现场,送王娅最后一程。周玉峰是甘肃省灵台县第一中学的老师,王娅生前曾资助过他所在学校的学生,得知王娅病逝的消息,他辗转一千多公里,也赶到了仪式现场。甘肃省灵台县第一中学教师周玉峰:她真的是舍身助学,是把助学这件好事不仅在生前做,而且做到了身后,她的一生就是做慈善,做好事。受捐助学生代表何丽琼:我觉得就像王娅老师,她就是在默默的做事。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对公益,对慈善的一个态度。王娅的故事,留给我们的不只是感动,她还给我们留下了更多的思考,让我们思考该如何面对死亡,思考生命的意义。陈章武:价值观中间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处理个人跟他人之间的关系。一类是先公后私,先想到他人,后想到自己,这样的人叫好人。王娅应该是好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人。死如秋叶之静美,生如夏花之绚烂,王娅在世时,做什么事情都会算算性价比。在王娅自己看来,没有孩子、生活压力不大,富裕出来的钱,比起买个名牌衣服、吃顿山珍海味,她更享受帮助别人之后,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王娅告诉记者,她最贵的衣服也就只有五百八十元,她觉得不是别人都说好就是好的,要有自己的标准。王娅:捐了确实有幸福感,真的每次捐完以后,都会很高兴,会高兴好几天,至少的。就在生病最需要用钱的时侯,王娅惦念着的依旧是贫困山区的学子,年6月在她生病期间,她就又捐出了块钱,资助了五个孩子上学,而此时的她输液用的却是自己拿梯子和竹竿制作的简易架子。对于未知的倒计时的来临,王娅觉得在所剩无几的时间里,应该把金钱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去,因此她连一个带轮子的医用架子都没有购买。郭琳:对于她这样的行为,会让我们去思索什么才是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如何来弘扬。我们所有人可能无法成为王娅老师那样的人,但是我们希望我们都能够成为更好的人。这也是她(王娅)之于我们人性的温暖和感动。我一生行善,每念及此,终觉欣慰之至,此生无憾。这句话就是王娅的一生写照。“我一生行善,每念及此,终觉欣慰之至,此生无憾。”可能人生的长度是我们每个人没办法选择的,但是人生的态度却是可以把握的。每个人都希望不负此生,希望获得成就感,在某种价值观中,认为“得到”就是人生的成就,得到越多,成就感越大,但王大姐身体力行地展现给我们另一种价值观,“付出”才是人生的成就,找到你愿意并且可以帮助的人,付出越多,成就越大。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王娅奉献出了可以奉献的一切,然后与这个世界告别,仿佛要把所有的痕迹都带走。然而受过她帮助的人都记得,有一个善良的灵魂曾经来过,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她加速燃烧自己,将火光照进别人心里,熠熠生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本不必奢求得到太多,更不用指望什么都带走,像王娅一样洒脱、通透,把爱留在人间,就是对这个曾经养育过我们的人间的最好回报。